春 陈维新 摄
在电游平台市东南海域,碧波荡漾处,巍然矗立着一座“中国最美十大海岛”之一——嵛山岛,既有山、湖、草、溪、瀑等自然“山”色,又有蓝天、碧海、洞礁、沙滩、海等天然“海”景,动人又震撼。
在嵛山岛鱼鸟村深处,有一家奇特的“鱼鸟客栈”,以海岛石房为主体,在陈设中融入船木、青瓦、盆景等特色元素,别具一格。“这些物品的‘原身’都是海漂物,比如废弃的木头、锈迹斑斑的废铁等,经过筛选再加工,又有了‘新生命’。”客栈老板陈启云说。
鱼鸟客栈 夏岩缘 摄
嵛山岛四面环海,风光奇特秀美。但早些年,每当风浪涌起,海漂垃圾随风紧贴在石壁、沙滩上,难以清除。如何还原海岛本来面目?
嵛山岛风光 王婷婷 摄
岛民们自发行动起来,组建青蓝环保志愿队伍,定期开展海漂垃圾打捞清理行动,着力整治白色浮球等,有效保护海洋环境。同时,嵛山岛全面推进农村“一革命四行动”和“三清一改”工作,建设生态无害化垃圾处理中心,引进生态无害化垃圾处理设备,实行海上和陆上垃圾清理市场化运作模式,真正实现垃圾不留岛。
生活垃圾出岛外运 邓丽君 摄
守护山海盛景,建设“和美海岛”。多年来,嵛山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推动海岛绿色低碳发展,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,促进岛绿、滩净、水清、物丰,实现创建“生态美、生活美、生产美”。
嵛山风光 刘超超 摄
走进嵛山岛东角村,一幢幢石厝依山而建,门口处还挂着渔网状回收袋,装着日常垃圾。“在清华大学校友团队的指导下,我们把废弃渔网编织成回收袋,实现废物利用的同时,倡导垃圾分类,共同打造美丽家园。”东角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邱丽辉说。
废旧渔网织成回收袋
为改变传统渔村形象,东角村以人居环境治理和生态产业发展为抓手,全面清理海防路占道乱摆放的渔网具,新建设渔网具存放场,集中收集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,实现雨污分流,并扎实推进“厕所革命”,不断提升人居环境。
东角村 谢树渊 摄
东角村夜景 李贤松 摄
一村一策,一村一品。嵛山岛创新“资源+智力+资金”模式,5个村分别5个清华大学校友设计团队通过市场理念包装项目、运营导入培育业态,助力集体经济高质量增长,并“反哺”惠民,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,分步实施农村文化、水利、环境、仓储等民生基础设施建设,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。
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 陈秋云 摄
因海而生,向海而兴。 嵛山岛进一步放大资源效应,走生态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之路。
东角村 周勤 摄
形似鱼儿的小天湖 陈维新 摄
建立“民宿银行”运作新模式,流转收储闲置的“一户多宅”宅基地、老屋旧宅等,引入品牌民宿团队进岛开发运营,促进民宿发展提质增效。
利用天然优质海域,打造渔旅融合项目——海洋牧场,现有深水大网箱养殖100口,新规划调整2000多亩限养区海域可养殖藻类和深水网箱,并规划配套建设冷链厂、大黄鱼培苗室等产业。
刘超超 摄
陈维新 摄
积极培育“跳岛游”、休闲渔业等新兴业态,促进产业转型升级。同时,注重品牌效应,设计“嵛山岛大黄鱼”品牌LOGO,开发嵛山“五大宝”土特产礼盒装,统一IP设计、注册“嵛”山伴手礼商标,提升海产品附加值……
施继贤 摄
“接下来,我们将加强海岛及周边海域生态系统保护,提升海岛基础设施设备建设,共绘共美共富‘和美海岛’新画卷。”嵛山镇有关负责人说。